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,人社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联合印发《通知》,提出17条政策举措,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。
就业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、社会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,要抢抓“金山银山”就业的好时机,让青年尽快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,需要多方努力,多渠道支持,让青年能就业、好就业、就好业。因此,要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中的问题,有针对性施策,既提供政策支持,就业指导,帮助青年进行职业规划,又聚焦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挖掘更多就业岗位,提供技能培训,送上暖心服务,着力提升就业创业的竞争力,护航求职路,铺就青年创业就业坦途。
提升政策支持效力。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,既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,也要为青年提供就业服务支持,比如,大力推行“直补快办”“政策计算器”等服务方式,组织人社专员、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对接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深化“书记校长访企拓岗”专项行动,让企业和高校毕业生能够精准对接。同时,强化价值引领,完善激励机制,强化创业服务保障,财政、货币、就业和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,支持自主创业,引导广大青年到基层一线、重点领域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。
挖掘就业增长潜力。 2025年,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峰值,1222万毕业生将涌入就业市场,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岗位产生替代效应。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,不仅加剧就业竞争的压力,也对促就业、稳就业、拓岗位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。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,是一项系统工程,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是其中关键一环,通过实施就业能力提升“双千”计划,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,全力以赴拓宽就业空间,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也着力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,实现企业和青年“双向奔赴”。
汇聚就业服务合力。 铺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路,需要高校、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,既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,千方百计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岗位资源,又聚焦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难题,做到因人制宜,提供更实用、更暖心的服务,打通就业的堵点、难点、痛点。《通知》提出,开展“职引未来”系列招聘活动,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,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,聚焦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,畅通本地线上线下求助渠道,加大异地求职服务力度,积极营造就业良好环境等,多个方面努力,提升就业服务的可及性、均等化和专业化水平,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,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,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顺利就业、满意就业。
就业,一头连着市场主体、经济大局,一头连着千家万户、民生冷暖。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就业追梦路,营造更好的环境,提供更多的支持,送上更多的岗位,让青年的就业空间更宽、就业道路更平坦,也要练好内功,提升技能水平,实现供需精准衔接,在追求“诗和远方”的同时,也为企业发展添力。